Bb贝博怎么样:
今天分享的是:2025软饮料行业深度:后来居上,中国软饮料巨头的平台化之路
中国软饮料行业深度观察:从品类迭代到平台化突围,本土巨头如何改写市场格局?
在中国消费市场升级的浪潮中,软饮料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从早期碳酸饮料的“一统江湖”,到如今瓶装水、无糖茶、能量饮料等多品类“百花齐放”,本土企业不仅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,更在健康化、功能化的趋势下探索出平台化发展路径,重新定义着行业竞争规则。
回溯中国软饮料行业的发展历史,大致可分为三个关键阶段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,以可口可乐、百事为代表的海外巨头凭借品牌与渠道优势,推动碳酸饮料成为市场绝对主角,彼时碳酸饮料占软饮料比重超50%,本土汽水厂虽有布局但难以撼动外资地位。1995年至2014年,行业进入多元化增长期,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,果汁、茶饮料、瓶装水、植物蛋白饮品等品类快速崛起,本土公司开始崭露头角——娃哈哈营养快线、王老吉等单品营收相继突破百亿元,康师傅、统一在茶饮料赛道站稳脚跟,行业从“单极主导”转向“多点开花”。2015年至今,中产阶级崛起带动消费需求分化,行业迈入结构性增长阶段,瓶装水、能量饮料持续高增,茶饮料、碳酸饮料则向健康化、无糖化转型,细分赛道的差异化竞争成为常态。
如今的中国软饮料市场,早已不是“一家独大”的格局,而是呈现出“龙头引领、新品突围”的竞争态势。传统赛道中,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凭借先发优势构建起深厚壁垒,新兴赛道则为后发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。在这场竞争中,“百亿大单品”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标杆,也是打开细分市场的关键钥匙。瓶装水领域,农夫山泉、怡宝分别以160亿元、121亿元的体量领跑;茶饮料赛道,康师傅冰红茶、王老吉等传统有糖茶仍维持百亿规模,而无糖茶代表东方树叶异军突起,体量突破100亿元,成为健康消费趋势下的“现象级产品”;能量饮料市场,华彬红牛、东鹏特饮分别以200亿元、133亿元占据主导地位。与此同时,电解质水、椰子水、气泡水等新兴品类快速成长,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,成为企业争夺的新蓝海。
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逻辑,在于消费需求从“满足解渴”向“健康化、功能化”的升级。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产品创新上,更深刻影响着行业的发展路径。瓶装水赛道的长期增长逻辑尤为清晰,2023年中国内地水的包装化率仅为14.4%,远低于美国的59.7%,随着居民饮水安全意识提升、家庭消费场景拓展,预计到2028年包装化率将提升至18.9%,大中规格瓶装水因适配煮饭、泡茶等场景,增速尤为突出。无糖茶的崛起则印证了“长期主义”的价值,东方树叶历经十年市场培育,从早期亏损慢慢成长为百亿单品,如今不仅在一二线城市收获青睐,更向三四线城市下沉,同时探索功能性延展与文化出海,开辟第二增长曲线。
能量饮料与电解质水赛道的发展,则凸显了本土企业的渠道与创新优势。能量饮料领域,东鹏特饮在巩固核心单品增长的同时,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,计划以东南亚为起点,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、适配本土化需求,探索国际化路径。电解质水作为新兴赛道,此前长期由外资品牌主导一二线城市市场,而具备深度分销能力的本土企业正加速布局,以东鹏补水啦为代表的产品凭借高性价比与广泛的终端覆盖,推动品类向低线城市渗透,带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容。此外,椰子水凭借天然零脂、低糖低卡的属性,气泡水依托口味创新与健康理念,也正在吸引慢慢的变多消费者,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。
值得关注的是,本土头部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单一品类的深耕,而是向“平台化企业”转型,通过多品类布局与全渠道覆盖,提升抗风险能力与市场话语权。农夫山泉以瓶装水为基础,拓展无糖茶、功能饮料等品类,依托覆盖350万家终端的渠道网络,实现多产品协同增长;东鹏饮料在能量饮料之外,推出电解质水“补水啦”、果之茶等新品,构建“1+6+N”产品矩阵,同时通过数字化系统优化经销商管理,终端网点超420万家;华润饮料则以瓶装水为核心,发力高端茶饮料与运动饮料,通过产能扩张与渠道下沉,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。这一些企业的探索,不仅丰富了产品供给,更推动行业从“品类竞争”升级为“生态竞争”。
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,健康化、功能化是软饮料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。日本作为茶饮文化相近的东亚国家,无糖茶占茶饮料比重达84%,其瓶装水市场以矿泉水为主,消费者健康认知成熟;美国作为竞技体育大国,能量饮料、运动饮料品类发达,同时瓶装水人均消费量达142.4L,是中国的3倍多。这些市场的发展路径,为中国软饮料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——未来,品类创新将更聚焦健康属性,渠道布局将更注重下沉与精细化,而本土企业在本土化运营、消费者洞察上的优势,将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。
如今的中国软饮料行业,早已摆脱了“模仿跟随”的标签,本土企业在产品创新、渠道建设、品牌运营上的总实力不断的提高。随着健康消费理念进一步普及,以及新兴技术对生产、营销的赋能,行业将迎来更多新机遇——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不仅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软饮料市场,更会诞生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平台化企业,向世界输出中国的饮料品牌与消费文化。